再谈贵州负债问题
说到贵州,我们能想到它是位于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世界著名的山地旅游大省,喀斯特最为集中的地区,它特有的山地特色和多元化民族风情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但从事应收账款催收工作10多年来,说到贵州,我们想到更多的是“负债式发展”。
近日,我们了解到由一家江苏民营企业牵头的七家企业因为贵州六盘水项目的大额应收款长期难以收回,而导致纷纷陷入经营困境。
相关事实情况:七家企业于2015年在贵州六盘水大力推动扶贫项目建设,带着从银行和社会融资来的巨额资金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某区先后垫资建设了七个脱贫攻坚项目,牵头的江苏这一家民企于2015年还组建成立了贵州省六盘水某分公司。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部竣工移交,大部分项目已经完成审计,经审计统计总垫资建设款达11亿元之多,但至今工程款回款情况依然很差,目前仍有9亿多元工程款未支付,一再催促,甲方建设单位还是未能支付,或是承诺支付部分,但到时间节点又不能兑现,使这些企业陷入经济、信誉双重危机之中,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现六盘水某区的乡村变美丽了,老百姓的生活及出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即使这些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家扶贫办的验收,这些施工企业仍然未能成功收到款项。有数据统计到2022年六盘水的广义债务率已非常之高。
这只是众多贵州负债式发展下欠款的其中一笔,这几年我们了解到的贵州相关政府的欠款案件比比皆是。我们常常关注着贵州省负债的相关情况,贵州省由于长期“过度”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GDP 增速,导致债务压力异常沉重。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我们感受到一个字:“难”
1.回款难
起初为了大力推动一些扶贫项目,进行了大规模融资,现在巨额应收款无法实现回收,加之债务人无还款能力,地区负债水平过高,想要收回款项非常难。
2.现实环境难
有时候我们也会打趣说:“好好干”翻译过来就是:“赶紧继续去负债”。
失信行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债权人抓“破”头脑想办法催款,很多时候不过是“石头砸进池塘,冒个小泡”。
关于贵州省负债式发展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各类风险事件从未间断。中央兜底早已是过眼云烟,非标违约与隐性债务陆续浮出水面,让问题变得愈加复杂。
其实近两年关于贵州省也确有一些化债政策:
1.202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号文”),意见指出,在落实地方政府化债责任和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存量隐性债务,与金融机构协商进行适当的展期和债务重组。
2.在2022年9月初发布的财政部114号文中就写到要以时间换空间逐步的降低贵州省的高债务率。
在国发2号文和财政部114号文的政策指引下,遵义道桥通过了展期、降息的债务重组方案。
3.2023年1月1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将通过“推动各地将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利息足额纳入预算”、“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等方式,稳妥化解债务风险。
总之,对于贵州地区的化债,政府层面一直以来都体现出较强的债务风险防控意愿。贵州省存量债务规模如此庞大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学会与债务共存,逐步化解债务风险与压力,不再以新增投资作为主要目标。改善工作进度以补偿解决“债务包袱”,同时,以省为单位的债务重组等债务化解动作将走向常态化。